鄉(xiāng)風文明是一種什么模樣?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和靜鎮(zhèn)鞏哈爾村是自治區(qū)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村民家門頭印有福字的大紅燈籠,庭院里有彩繪花墻和迎客花,村里正在進行亮化、綠化、排水管網升級改造,村委會的書法室、十字繡室、琴室、健身房等,人均收入1.3萬元……
6月24日,鞏哈爾村村委會副主任、農業(yè)發(fā)展中心主任邵望佳正在指揮施工隊進行排水管網入戶改造。他說,7月份,村里的亮化、綠化、排水管網工程改造工程就相續(xù)完工了,那時村里會更美。
(相關資料圖)
鞏哈爾村黨支部書記陳文杰介紹,鞏哈爾村542戶、1912人,由于地處城郊,村“兩委”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村民到城區(qū)服務崗位就業(yè)、到附近產業(yè)園就業(yè)、到當地鋼鐵廠就業(yè)等,通過就業(yè)增收富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大力發(fā)展村集體經濟和蘆葦根加工產業(yè),為鄉(xiāng)村振興提供支撐。
富民興村有了保障,鞏哈爾村一手積極爭取鄉(xiāng)村振興項目資金,對村容、綠化、亮化、排水管網進行改造;一手抓黨建引領“四美三去處”,即村容村貌美、村民庭院美、活動場所美、村民心靈美,就業(yè)有去處、休閑有去處、文娛活動有去處。
村委會把大部分場所騰出來,建成為村民服務陣地,改造成書法室、琴室、舞蹈室、練歌室、臺球室、籃球場等,黨建與文娛活動深度融合,在深受村民歡迎中,引領村民思想上亮堂堂。
村民們不是在地里就是在打工的崗位上,村里找不到閑人。村干部則把辦公地點搬到現場,哪里有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那里才能找到村干部。
太陽落山了,村民陸續(xù)回來了。
脫貧戶帕提古麗·司馬義推門進家,一周彩繪花墻,讓人賞心悅目。村里給她丈夫安排了工作,她則外出打工,一年兩人收入五六萬元,現在是心情舒暢;走進村民阿依古麗·艾合買提的庭院,則是一溜盛開的迎客花……
村委會里響起了琴聲,那是71歲的艾買·庫爾班彈起了心愛的艾捷克;書法室里留下未完成的“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書法作品,村干部熱娜古麗·尢努斯說,書法作品的主人要晚些時候回來,還要繼續(xù)寫呢。
賞心悅目,是鞏哈爾村留給人最深的印象。
和靜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霍小紅介紹,和靜縣有59個村,作為自治區(qū)鄉(xiāng)村振興示范村的鞏哈爾村,在聚力打造中,不止于“顏值”更注重內涵和特色。鄉(xiāng)風文明成為這個村最大的閃光點,還可以推廣和復制。(記者 查燕榮 通訊員 鄒焰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