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4月11日,媒體接到寶寶樹集團CFO徐翀實名爆料,復星旗下多家公司,包括復星旅文,復宏漢霖及寶寶樹集團利用“結構單”上市,即可能存在利用資金循環(huán)手段虛假擴大IPO發(fā)行規(guī)模的情形,涉嫌構成虛假上市。
爆料人稱,自己2014年加入寶寶樹集團(1761.HK),并擔任CFO職務,公司于2018年登陸香港聯(lián)交所主板上市,上市過程中,由于公司融資訂單認購量不足,公司數(shù)名主要董事決議(主要決策人為復星委派非執(zhí)行董事陳啟宇,王長穎,公司執(zhí)行董事兼董事長王懷南)采取“結構單”方式擴大IPO發(fā)行規(guī)模,據(jù)悉,“結構單”具體安排如下:與一家名為尚乘環(huán)球市場有限公司(簡稱AMTD)的投資機構約定,令其以7,000萬美金認購公司上市發(fā)行訂單,并承諾于上市發(fā)行當天,將全部7,000萬募集基金以委托理財形式“歸還”AMTD。
該CFO亦爆料,當時因訂單嚴重不足,為保證IPO成功,寶寶樹董事,暨當時主要股東代表的陳啟宇及王懷南,接納彼時“中科創(chuàng)系”類似結構單約3000萬美元,致使中科創(chuàng)系創(chuàng)始人張濤被司法機關逮捕。為“填平”此事,掩蓋復星及王懷南“結構單”事實,該兩人找到寶寶樹集團執(zhí)行董事兼CFO 徐翀尋求幫助,希望以個人借款名義“出資填坑”,以此,寶寶樹集團尚欠徐翀本人約1.3億人民幣。
爆料人同時表示,在其多年工作過程中,亦了解到復星旗下還有多家公司可能存在上述“結構單”上市安排,其中包括目前由復星集團控股79.25%的復星旅游文化(1992.HK),也包括前一段時間陷入“委托理財暴雷”風波并獲得審計師保留意見的復宏漢霖(2696.HK)。而無巧不成書的是,復宏漢霖在該事件中的交易對手方也是AMTD,在復宏漢霖公告及部分媒體點評中,將該筆原值為1.17億美金的“委托理財”減值描述為一般的理財暴雷情況。但實際情況則可能是,該筆“委托理財”資金其實從未受到過復宏漢霖控制,能否“贖回”亦需等待AMTD將IPO認購訂單于市場上變現(xiàn)后,方能將套現(xiàn)資金“歸還”復宏漢霖,然而目前復宏漢霖市場價格已遠遠低于IPO發(fā)行價格,AMTD持有股票市場變現(xiàn)困難,復宏漢霖只能進行理財減值。
基于上述多家公司潛在的“結構單”安排,可能導致相關公司實際可動用資金遠低于賬面,作為上市公司CFO,爆料人認為有必要引起市場投資人注意,以避免造成錯誤的價值判斷及投資損失。爆料人亦希望提起香港證監(jiān)會、聯(lián)交所等機構注意,最近審計師出具“保留意見”之復宏漢霖,其實可能為上市虛假訂單,并非理財之虧損。
就上述內(nèi)容,爆料人有充分確鑿證據(jù),待向有關機關進一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