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在良渚游玩時,無意間路過一座簡陋的古橋,因為類似的古跡在杭州很多,所以也不敢輕視,當即到網(wǎng)上稍作搜索,果然“大有來頭”,名為——杜甫橋。難怪在良渚有個村子叫“杜甫村”,原來就是因它而得名。
據(jù)說杜甫南巡期間,曾經到這里,當時還叫“郎家里”,總共只有26戶鄉(xiāng)民,其中郎姓多一些,費姓少一些,而費姓是當?shù)毓倮?,郎姓則是當?shù)氐母患摇6鸥ν端抻谫M姓家,與他們談論家富強國的道理,建議百姓在當?shù)剡M行河道疏通、筑堤防洪、建立糧倉,并在現(xiàn)在的杜甫橋處建一座橋梁,這樣才能過上安居樂業(yè)的好日子。誰知后來爆發(fā)戰(zhàn)爭,村子被破壞,百姓都散了。費姓官吏只能棄鄉(xiāng)離家?guī)膫€兒子逃難到了江蘇吳江,但他一直惦記著自己的故鄉(xiāng)。戰(zhàn)爭結束后,雖然費姓官吏已經離開人世,但他的四個兒子商議決定由老大和老二回到故鄉(xiāng)。在齊心協(xié)力挖井開塘、治理河水、發(fā)展貿易往來后,又建造出一座南北跨向的石橋,取名為“杜甫橋”。到南宋時期,后人為了紀念杜甫,還在村后建出一座杜甫廟,從那時起,“郎家里”才正式改名成“杜甫村”,并且沿用至今。
不過隨著城市建設的飛速發(fā)展,這個“杜甫村”似乎也僅存同名的公交站和地鐵站可以緬懷,因為這一帶早就高樓林立,各種住宅樓盤商業(yè)綜合體層出不窮。至于它如今已經成為街道還是社區(qū)又或者改了名,作為外人,我也確實已經無從考究。
但是通過地圖測距,這兩個車站和杜甫古橋的直線距離,都已經超過了兩公里,個人感覺還是有點意外的,“搬遷”得有點遠!難怪“杜甫橋”會顯得如此落寞和無人問津了,而傳說中的杜甫廟更是已經找不到一絲相關痕跡。
雖說古橋非常冷門,但我來的時候,還是碰到專門過來打卡拍照的一隊大姐,排隊擺造型一如既往的喧鬧和歡快,人旁邊的公園以及對岸的田野綠地增添不少“煙火氣”。 等她們走后,這里很快恢復了寧靜,來往路過的人其實不少,以本地人居多,有的是到對面去種菜,有的是來釣魚,更多的還是跑步健身和遛娃。
在網(wǎng)上沒有找到相關的詳細資料,目測這座杜甫橋全長約20米,寬不到兩米,無論橋墩還是橋面,全部以兩到三米多長的石條石板為建筑材料,看不出有水泥或者現(xiàn)代工藝的痕跡??此平Y構單薄,但人走在上面,卻十分踏實。
(圖文作者: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多多留言,歡迎點贊、關注和轉發(fā)。)
因為這座杜甫橋是連接兩岸的最近“通道”,所以時有自行車會從上面過,為保障它的安全,在橋頭還樹有禁止電瓶車通行的警示牌。杭州人大多比較自覺,無論釣魚還是種菜,都自覺把電瓶車停在一邊。
恰逢村婦種菜歸來,在橋下涮鞋的景致。你可能會覺得這邊河水怎么這么渾濁,其實看過他們釣魚的就會恍然大悟,“水至清則無魚” ,下邊的鯽魚鯉魚和鳊魚,一兩斤以上的非常多。在此也感嘆一下,現(xiàn)在的釣魚裝備也太高科技了,水下攝像頭竟然可以一目了然附近的“魚情”,厲害!
如果你厭倦了人山人海的杭州各個大小景點,可以到良渚后搜索“杜甫橋”,地圖導航可以精準找到它的位置。它的具體位置是在玉鳥路12號良渚文化村濱河公園內,最近的公交車站“下史村”離它有500多米,389M路可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