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對北京華昊中天生物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昊中天”)的股權結構、專利期限以及產品市場競爭力進行詳細分析,發(fā)現其存在著管理人員不穩(wěn)定,股權激勵頻糾紛不斷,并面臨著專利即將到期、單一產品銷量增長緩慢等問題。
今天我們將從華昊中天的資產結構、產能使用現狀以及未來收入預期等角度繼續(xù)進行深入探討,發(fā)掘那些可能影響公司成功上市的關鍵因素。
大額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公司真的缺錢嗎?
(資料圖片)
從公司資產構成來看,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及2021年12月31日,華昊中天資產總額分別為34,835.58萬元、99,557.98萬元及96,406.48萬元,公司流動資產余額占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68.48%、90.62%及89.86%,近年來資產流動性保持在較高水平。
(數據來源:華昊中天招股說明書)
進一步分析其流動資產構成后,本文發(fā)現:2019年-2021年報告期內,該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規(guī)模分別達22,112.72萬元、65,406.51萬元和53,695.81萬元,占流動資產總額的比例居高不下。
(數據來源:華昊中天招股說明書)
據華昊中天招股說明書披露,報告期內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系購買的理財產品,主要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
此外,從該公司收益來源構成上看,2019年度、2020年度及2021年度,公司主營業(yè)務收入分別為0萬元、0萬元和7106.40萬元,投資收益則分別為533.55萬元、532.1萬元及1,393.36萬元;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分別為370.27萬元、203.98萬元及845.81萬元。
其中,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正是該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持有期間所產生的收益。
(數據來源:華昊中天招股說明書)
從利潤表也能看出,在華昊中天實現產品銷售收入之前(即2021年之前),投資收益與其他收益即為該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而在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之后(即2021年以后),非主營業(yè)務收益(其他收益、投資收益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之和)占公司營收的比例仍達34.89%,對產品毛利率高達94.24%的華昊中天來說,這并不是個小數。
換句話說,華昊中天相當一部分收入是靠購買理財產品獲得的。
在流動資金如此“充?!钡那疤嵯?,華昊中天此時卻著眼科創(chuàng)板市場,擬募集資金15億元用于創(chuàng)新藥研發(fā)項目、抗腫瘤新藥優(yōu)替德隆的技術改造和產能擴張、以及銷售支出等。
公司賬上光理財產品價值就高達5億多元人民幣,加上貨幣資金等科目,華昊中天流動資產規(guī)模已近9億元。如此背景下進行IPO融資,“圈錢”意圖豈非太過明顯?
(數據來源:華昊中天招股說明書)
產品結構單一,產能利用率不足15%,仍籌資擴產引質疑
正如上篇文章中提到的,華昊中天高昂的銷售費用支出,卻未能換來“應有”的主營業(yè)務收入。在扣除股份支付金額對于其銷售費用的影響后,2021年度該公司銷售費用率仍高達81.73%,遠高于同行業(yè)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
(數據來源:華昊中天招股說明書)
但考慮到該公司尚處于產品商業(yè)化階段初期,收入規(guī)模有限,且產品獲批上市初期需開展大量市場拓展和學術推廣活動,故此時銷售支出較高尚屬合理。
然而,在研發(fā)費用方面,根據華昊中天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2021年報告期內公司所有在研項目均不滿足研發(fā)費用資本化的條件,我們可以理解為,研發(fā)費用支出即代表了近年來華昊中天在研發(fā)領域的所有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職工薪酬一項在2019年度、2020年度及2021年度的支出分別為1,278.62萬元、1,387.81萬元及1,065.84萬元,占研發(fā)費用總額的比例分別為38.77%、37.11%及11.45%,呈逐年下降趨勢。
(數據來源:華昊中天招股說明書)
作為一家創(chuàng)新生物藥研發(fā)企業(yè),華昊中天藥品研發(fā)能力及研發(fā)進度的持續(xù)推進是該企業(yè)在其行業(yè)發(fā)展的立足之本,也是其最根本的核心競爭力。
據該公司信息披露,華昊中天研發(fā)人員職工薪酬的計算方式是以員工研發(fā)工時為基礎計算得出的。在我們假設每年單位工時職工薪酬不變的前提下,可以看出2021年以來華昊中天研發(fā)人員的總工時是有所減少的。
對此,華昊中天解釋稱,這主要是由于公司的核心產品優(yōu)替德隆注射液在獲批上市前,相關輔助臨床工作以及上市前研發(fā)工藝的擴大化研究、生產工藝優(yōu)化等相關研發(fā)工作已基本結束,因此對應的研發(fā)工時相對較少造成的。
此外,在該公司的在研項目中,樂觀估計能夠順利通過臨床試驗并獲批上市的產品至少也還需要3-4年的時間,短期內均無法成為該公司新增的收入來源。
(數據來源:華昊中天招股說明書)
作為華昊中天唯一獲批上市的國家1類新藥產品,優(yōu)替德隆注射液是該公司目前獲取營收的最主要來源,盡管如此卻依舊面臨著銷售情況不理想,市場擴展不容樂觀的嚴峻形勢。
據華昊中天招股說明書顯示,2021年度,優(yōu)替德隆注射液的產量為6.83萬支,產能利用率卻僅為13.66%,銷量及贈藥量分別為2.98萬支和1.04萬支,產銷率為51.37%,產能遠未得以充分利用。
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華昊中天仍擬募集資金投入新品研發(fā)及產能擴張,且預計此項目建設完成后可新增優(yōu)替德隆注射液200萬支、優(yōu)替德隆口服制劑50萬盒的擴增產能。
目前,華昊中天的商業(yè)化推廣與適應癥的擴展仍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未來甚至可能出現銷售規(guī)模不及預期,新增產能來不及消化的風險。因此,此時的產能擴張不免讓人擔心公司預期過于樂觀。
小 結
綜上,本文在上一篇文章的基礎上,又著重從華昊中天的資產結構、研發(fā)進度及產能布局等視角探究了該公司在上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礙和質疑。
但總的來說,憑借其新獲批上市產品——優(yōu)替德隆注射液在國內市場得天獨厚的競爭優(yōu)勢,一旦順利打開市場建立完備的銷售網絡,公司經營狀況扭虧為盈將指日可待。
華昊中天科創(chuàng)板上市之旅能否順利進行,我們將持續(xù)關注!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作為投資參考指導,讀者需要對自己的投資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