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底的時候,中金公司的一則小紅書炫富新聞曾經引爆了整個網絡,如今一個多月過去了,48家券商的合計降薪已經來了,各家券商合計降薪超百億,中金事件之后券商工資該向何處去?
一、48家券商合計降薪超百億?
(相關資料圖)
據上觀新聞9月6日報道,在金融業(yè)內,證券公司從業(yè)人員的收入之高有目共睹,實力碾壓銀行業(yè)、保險業(yè)、信托業(yè)……
7月底,中金公司一名交易員家屬曬出丈夫的收入證明,這名員工以8.25萬元的月均收入引起了輿論關注。年初,也曾有一位證券公司分析師因“曬224萬工資單”火遍網絡。網絡截圖顯示,該分析師全年繳納的稅額就超過了62萬元,全年收入最低的一個月工資也有6萬多。
今年證券公司的員工到底收入幾何?截至8月底,48家上市券商(按照申萬三級分類)公布了半年度業(yè)績,最新的薪酬水平隨之浮出水面。
第一財經根據wind數據統(tǒng)計,48家券商今年上半年的人力總成本為795.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11.2%,其中,73%的證券公司人力總成本在收縮,降薪潮撲面而來。
其中,中金公司上半年人均薪酬下滑了26%,相當于每人每月少拿2.2萬元。
在人力總成本方面,48家券商今年上半年的人力總成本為795.9億元,與去年同期的896.6億元相比下滑了11.2%,相當于上半年48家券商合計降薪超100億元。
其中,35家券商的人力總成本在下滑,占比73%,其中,西南證券同比下滑49%,興業(yè)證券同比下滑51%。
二、中金事件之后券商工資該向何處去?
我們看到當前眾多證券公司出現降薪的現象很多人都在說,這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是因為中金公司的那一件事,就引發(fā)了整個證券業(yè)薪酬水平的大幅度下降?這其中的邏輯又在什么地方?
首先,我們可以說當前證券也出現薪酬大幅度的下降,中金公司僅僅是一個導火索,當時中金公司的這種炫富事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于整個市場的沖擊是非常大的,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了證券業(yè),畸形的高收入之上,所以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證券公司都出現了大幅度下調薪酬水平的情況,但是實際上這件事僅僅是一個導火索,在整個證券公司來說,不會因為一個外部的輿論風險事件就大幅度的調低自己的薪酬,往往是這種輿論給市場帶來了一種下降的趨勢和市場的感覺,從而幫助證券公司下定決心來調低薪酬水平。
其次,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今年上半年對于大部分的證券公司來說都面對相對而言不景氣的狀態(tài),正是整個證券公司的業(yè)績水平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業(yè)績發(fā)展不好,這可能才是證券業(yè)面對著比較大的問題。對于大部分的證券業(yè)企業(yè)來說,業(yè)績才是收入最核心的根源,如果自己的業(yè)績非常好賺錢賺得盆滿缽滿的話,往往都會愿意用比較高的薪酬來給予員工獎勵或者挖來更好的員工,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當前證券業(yè)降薪實際上還是市場發(fā)展不好所帶來的結果,所以這才是證券業(yè)可能要面對的事情。
第三,從長期市場發(fā)展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說當前的證券業(yè)的降薪僅僅是一個開始,可能未來整個金融業(yè)都有或多或少降低薪酬的舉措,這一方面是因為受到政策的影響,在財政部下發(fā)了金融企業(yè)過緊日子要求的通知之后,金融企業(yè)往往都會響應國家的號召來降低薪酬,提升自己的整體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則是在當前市場整體下行壓力的情況之下,金融機構也要想方設法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通過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方式來推動自己更好的發(fā)展,所以我們可以說當前的整個證券業(yè)的降薪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不少金融機構可能會用跟進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