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泰峰系重陽投資合伙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本文刊于2022年12月26日新浪財經(jīng)。
不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專業(yè)投資機構,即將過去的2022年都是非常艱難的一年,是無論資產凈值還是認知層面都受到極大挑戰(zhàn)的一年。
【資料圖】
12月22日,由標點財經(jīng)研究院聯(lián)合《投資時報》主辦的“見未來?2022第五屆資本市場高峰論壇暨金禧獎年度頒獎盛典”隆重召開,一場冬至日圍爐煮茶般的暖心思想盛宴,在京城上演。
在此次盛典上,重陽投資有幸榮膺“金禧獎·2022年卓越私募基金公司”大獎。重陽投資合伙人舒泰峰受邀發(fā)表主題演講,從投資認知的角度復盤2022,希望對投資者朋友未來的投資有所啟發(fā)。
以下為演講全文,祝開卷有得。
投資時報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重陽投資合伙人舒泰峰,很高興受邀參加第五屆資本市場高峰論壇暨金禧獎年度頒獎盛典。
投資界有一句話流行語——“投資是認知的變現(xiàn)”,它的變體是“你很難賺到認知以外的錢”,我受此啟發(fā)在今年年初出版了一本書《財富是認知的變現(xiàn)》,在書中我詳細總結了投資的十二個認知誤區(qū)與破解之道。
不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專業(yè)投資機構,即將過去的2022年都是非常艱難的一年,是無論資產凈值還是認知層面都受到極大挑戰(zhàn)的一年。我們重陽投資也不例外,好在經(jīng)過幾次及時的策略調整,到年底取得了相對不錯的業(yè)績表現(xiàn)。今天,我想從投資認知的角度與大家一起做個梳理,看看2022年的市場震蕩帶給我們怎樣的認知思考,希望對大家來年的投資有所啟發(fā)。
2022年的市場震蕩使我本人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我在書中所總結過的幾個投資認知:
第一,線性思維不可取,要代之以周期思維。
線性思維是我們的大腦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客觀遺存,因為我們的人類先祖是在本地化和線性化的環(huán)境中進化的。本地化意味著我們的先祖所接觸的幾乎所有東西都位于步行不到一天的距離之內,線性化則意味著變化的速度特別慢。這在我們的神經(jīng)上留下了印記,神經(jīng)科學研究顯示,只要連續(xù)出現(xiàn)過兩次,大腦都會預測它會出現(xiàn)第三次。
股市中“三根陽線改變信仰”或者“三根陰線改變信仰”正是線性思維的典型體現(xiàn)。本來市場一直處于震蕩之中,投資者普遍迷茫,但是由于特定事件或者其他因素影響,股指連續(xù)漲了三天,于是人心振奮,紛紛追加倉位。牛市氛圍因此而成。反過來“三根陰線改變信仰”也成立。線性思維放大了牛市中的瘋狂,同樣也放大了熊市中的絕望。
但是真實的股市運行并非是線性,而是周期的。從長期看,股市的確呈現(xiàn)向上爬升的趨勢,但是從中短期看卻是漲多了要跌,反過來跌多了要漲。2022年初A股市場在四大因素夾攻下持續(xù)下行,它們分別是俄烏戰(zhàn)爭、國內疫情二次爆發(fā)、房地產調控持續(xù)收緊以及美國超預期加息,尤其前兩者屬于“黑天鵝事件”,事先誰也未能預料。投資者情緒在四座大山重壓之下,至3月中旬和4月下旬兩次探底,但是也就是在投資者情緒跌至冰點的時候,股指在5月和6月迎來了一波將近兩個月的反彈。
歷史總有相似之處,我們公司有個投資者溝通的欄目叫“重陽來信”,在4月份的重陽來信中我們寫了二戰(zhàn)英國股市啟示錄,英國股市在二戰(zhàn)發(fā)生之初一路下跌,一直跌到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后德國空軍即將轟炸英國本土之前。當時正是英國人最為絕望的時刻,半數(shù)倫敦居民躲到了地鐵里等待從天而降的德國炸彈落下。但是神奇的是英國股市正是在那個時刻止跌反彈了,并且在德國戰(zhàn)機的轟鳴聲中一路走高。這正印證了約翰·鄧普頓那句流傳很廣的名言的前半句:“行情總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毀滅?!?/p>
不過A股五六月的反彈并沒有走到成熟就由于疫情在全國的多地散發(fā)等因素重新走弱,并在10月底再一次探底,投資者情緒也再一次跌至谷底。然而隨之又發(fā)生反轉,國內房地產政策放松、防疫政策邊際松動、美國加息節(jié)奏預期放緩幾大因素相疊加,市場逐步回暖,整個十一月以來強勢反彈,我們判斷目前反彈尚在途中。
霍華德·馬克斯有個著名的“鐘擺理論”:證券市場的情緒波動類似于鐘擺的運動。雖然弧線的中點最能說明鐘擺的“平均”位置,但實際上鐘擺停留在那里的時間非常短暫。相反,鐘擺幾乎始終朝著或者背離弧線的端點擺動。但是,只要擺動接近端點時,鐘擺遲早必定會返回中點。事實上,正是朝向端點運動本身為回擺提供了動力。
2022年A股市場的演繹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股市是周期的而不是線性的。周期可能會在短期內隱藏,但是永遠不會消失。
第二,極化思維不可取,要代之以逆向思維。
正因為投資人的心理和情緒在樂觀與悲觀之間來回擺動,所以市場也在熊市和牛市之間來回波動。而且人類的這種情緒常常容易走向極化,樂觀的極化是貪婪,悲觀的極化是恐懼。貪婪造成瘋牛行情,而恐懼造成股災現(xiàn)象。
恐懼與貪婪同樣植根于我們的進化過程當中。2022年的A股由恐懼主導,所以今天我們主要分析一下恐懼??梢哉f,恐懼是人類先祖留給我們的情緒遺產之一。人類先祖的生存環(huán)境危機四伏,隨時可以因為猛獸、毒蛇甚至人類自己的殘殺失去性命。面對這些危險的時候,誰最快做出逃跑的反應誰便獲得了生機??茖W作家拉什·多茲爾在《恐懼本身》這本書中寫道 :“恐懼是人類的基本情感,因為生命是人類活動的基礎。如果我們死了,那任何事都與我們無關了?!鄙媸亲罡叩姆▌t,恐懼意識最強的人反應最快,于是他們存活了下來,也將這種情緒代代相傳。
這一進化史留下了生理學的證明。在我們大腦深處,和耳朵頂部平齊的地方,大腦顳葉內側左右對稱分布的兩個形似杏仁的神經(jīng)元聚集組織,叫做杏仁體。研究普遍認為,大腦杏仁體是恐懼記憶建立的神經(jīng)中樞,幫助我們逃避危險。杏仁體反應速度快到只有12毫秒,比眨眼的速度還快25倍。它類似于人體的預警系統(tǒng),激起我們對于危險的恐懼情緒,但也由于它的過度警覺,使得恐懼具有天然的放大傾向。研究還表明,僅僅目睹一場讓人痛苦的事件就會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恐懼感,這種恐懼的程度甚至不亞于當事人。這可能是由于一種叫“情緒啟發(fā)”的因素所致,它是指那些正在經(jīng)歷恐懼等強烈情緒的人傾向于將這些感受延伸至不相關的事件。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是,諸如地震之類的自然事件可能會影響人們對股市崩盤可能性的評估。在一項調查中,如果受訪者所在區(qū)域周邊30英里范圍內在30天內發(fā)生過地震,觸發(fā)了情緒啟發(fā),那他們預估的股市崩盤可能性就會出現(xiàn)統(tǒng)計上顯著的上升。
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已經(jīng)幾乎遭遇不到我們先祖天天所面對的那種危機四伏的環(huán)境,但是恐懼作為一種幾十萬年進化的產物依然保留在我們的情緒里,并且恰好找到了股市作為它可以刷存在感的絕佳場所。在投資過程中我們需要格外意識到恐懼的這個不為人知的特點,也就是古羅馬哲學家西尼加所說的:“我們的恐懼常常大于危險本身”。
破解恐懼這種極化思維的武器是什么呢?那就是逆向思維。最經(jīng)典的表達是巴菲特所說的:“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逆向思維為什么有用?因為當恐懼或悲觀主義流行的時候,就會造成低價格,但是正如巴菲特所說,“從長遠來看,股市消息將會變好?,F(xiàn)在所有的壞消息將給投資者在此后未來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里創(chuàng)造機會?!彼?,“恐懼氣氛反而是投資者的好朋友”。
問題的關鍵在于現(xiàn)實中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原因就在于多數(shù)人沒有科學地認識到“我們的恐懼常常大于危險本身”這一特征。如果能夠真正掌握這一點,那么在2022年股市的整體蕭條氛圍中我們就不至于因恐懼而慌不擇路,甚至還可以在絕望的時點逆向行動,乘反彈的窗口期降低損失進而博取收益。
第三,錨定思維不可取,要代之以變化思維。
前面我們說要以逆向思維破解恐懼的極化思維,不過逆向行動的敵人還不光是極化思維,還有認知上同樣根深蒂固的錨定效應。
以心理學和經(jīng)濟學跨學科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的丹尼爾·卡尼曼發(fā)現(xiàn)了這一認知機制,它是指人們在進行判斷時常常過分看重那些顯著的、難忘的證據(jù)。我們時常被第一個聽到的數(shù)字、第一次見到的場景所錨定,之后在進行選擇時總是難以擺脫以它們?yōu)閰⒄?,哪怕這個“錨”只是隨機假定的。
根據(jù)錨定效應,多數(shù)人都生活在相對的世界里,即都需要一個參照以確立自己的價值或為自己的行動提供指南。在投資中,追漲的時候我們內心中的參考點很可能是歷史極值,“突破歷史最高價我就賣”是內心的潛臺詞;抄底的時候我們內心的參照點是歷史最低價,“跌破最低價我就買”是內心的潛臺詞;而售贏持虧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參考價則是成本價,此時的內心潛臺詞變成了“回到成本價我就賣”。
錨定效應還導致我們更多關注新發(fā)生事件與錨事件之間的相同之處,而忽視其不同之處。運用到股票投資中,我們看到,每次股災之后市場上都充滿了各種類比過去股災的觀點,以及各種看起來驚人相似的股市下跌圖形。比如無論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fā)導致美國股市暴跌,還是2008年金融危機,還是1987 年股災,媒介上每次都會拿它們與“1929年大蕭條”想對比,大呼“1929 年重演”。這無疑是投資中的“刻舟求劍”。事實證明,每次危機都與1929年不同。
2022年的A股投資中同樣彌漫著“這關過不去了”的老的絕望配方,但是這句話與貪婪時刻“這次不一樣”的宣言一樣不靠譜。
那么怎么破解錨定效應呢?那就需要變通,不要被自己過去的思考和操作所束縛。巴菲特和芒格并不教條,相反他們非常善于變化,比如對于航空股的判斷,就經(jīng)歷了看多、看空、又看多、又看空的多次變化。芒格說:“當事實改變時,我也會隨之改變想法?!碑斎魂P于價值投資的一些基本理念他們是始終不變的,變的是具體操作策略,所以總結起來是“變亦不變”。關于這一點,重陽投資創(chuàng)始人、首席投資官裘國根先生也曾做過精彩的點評,他說:“要避免兩種傾向,一是為了尊嚴固執(zhí)己見,二是因為耳朵皮軟而輕易放棄真知灼見。”
面對2022年市場的多重突發(fā)因素干擾,我們重陽也努力地做了多次調整。年初我們在策略中對市場持樂觀判斷,也保持了一個中高倉位,但是在俄烏戰(zhàn)爭和上海疫情爆發(fā)后,我們在2月和3月果斷決定大幅降倉,而當市場充分調整之后,一些公司投資價值突顯,我們又在5中旬和9月底分別連續(xù)提升倉位指引。重陽以價值投資和基本面投資為內核,以挑選優(yōu)質股票為基本策略,歷史上很少進行這么頻繁的擇時操作,但面對罕見的多重黑天鵝事件沖擊,也必須因時因勢而變。雖然做不到完美,但還是努力在做。在我們看來,從事資管行業(yè),應當不忘“絕對收益”的理念,“寧可少賺,不可大虧”,因為每個人都是損失厭惡的,一旦大虧,投資人很可能用腳投票,那么管理人也就失去了與投資人長期共贏的基礎。
關于投資的認知誤區(qū)還有很多,時間有限,今天我就做這幾點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再次感謝投資時報的邀請,謝謝,再見!
(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微信公眾號:rdcy2013)